《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战线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敢于破题,勇于答题。
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努力把技术演进变量转化为教育发展增量。
增量,蕴含在科研范式的加速转型中——
面对人工智能催生科研新范式的重大课题,一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加速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了全球首个集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自主优化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化学品开发全流程的机器化学家平台,能够自主提出可能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大幅提升科研效率。
增量,蕴含在人才培养的提质升级中——
面对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路径探索,从今年起,天津启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十项措施,在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探索职业教育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增量,蕴含在教育专业大模型的打造应用中——
面对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专业大模型的机遇,教育战线积极开展研发实践。基础教育领域,中国教科院与研发机构共同推出教学思维链引领的中小学智能教师大模型;高等教育领域,已推进涵盖物理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大模型研发实践,在国内多所高校开启了试点应用。